重磅!国家1类创新抗癌药阿可拉定Ⅲ期结果公布,为晚期肿瘤提供治疗新选择

发布时间:2021-9-26 10:47:03 浏览次数:2545

9月25日,在第二十四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21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年会召开首日,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秦叔逵教授重磅公布了“阿可拉定一线治疗基线较重预后较差晚期肝细胞癌(HCC)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Ⅲ期临床研究”最新结果。

 

阿可拉定是全球首个中药创新小分子免疫调节剂,也是国家I类原创新药。研究由我国著名肿瘤专家孙燕院士和秦叔逵教授牵头领导,在全国28家研究中心开展。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延长总生存期的数据,还是不良反应发生率,与现有一线治疗方案相比具有明显优势,阿可拉定为晚期肝癌提供了一线治疗的新选择。

 

同青蒿素一样,阿可拉定是中药现代化的成功的典范,它是从中药材淫羊藿提取经酶解获得的含量在98.0%~102.0%的单体化合物。作为拥有全球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小分子免疫调节剂(I类原创新药,First-in-Class),其研发过程得到了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重大专项资助,相关研究进展一直引起国内外医药学界的高度关注。

 

此次公布的数据显示,阿可拉定对比华蟾素一线治疗晚期肝细胞癌, 可显著延长总生存,富集人群中位总生存(mOS)达到13.54个月 vs. 6.87个月(HR=0.43, p=0.0092);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延长中位至恶化时间(TTD);安全性表现良好,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与现有一线治疗方案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今年6月,该研究即已在2021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由秦叔逵教授以口头报告形式向全球学者公布了研究数据。

 

采用复合生物标志物及适应性富集设计

 

在方案设计上,本研究采用的是复合生物标志物及适应性富集设计。秦叔逵教授表示,这一方案设计是出于多方面综合考虑的结果。

 

首先,部分晚期肝细胞癌患者具有多个不良预后相关的临床特征,但异质性高,且无明确的分子分型,缺乏精准治疗相关标志物;其次,我国肝细胞癌患者中HBV相关性肝癌的比例较高,这与西方国家人群特征存在差异,有必要聚焦中国患者开展针对性的研究方案设计;最重要的是,复合标志物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已被广泛接受,如dMMR, TMB等,而肝癌治疗现在依然缺乏精准治疗的标志物。

 

本研究共纳入280例未经一线系统性治疗的晚期肝细胞癌患者,随机分配至阿可拉定治疗组(n=140)或华蟾素对照组(n=140)。富集人群中,90%以上为HBV相关肝癌患者,近90%人群高表达甲胎蛋白(AFP400 ng/mL),且大多患者伴有肿瘤肝外转移或血管侵润,肝功能较差,血小板计数偏低。这一人群特征反映了研究者针对中国患者人群开展研究的初心,也体现了研究者对阿可拉定疗效和安全性的信心。

 

优效安全,提供一线治疗新选择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富集人群中,阿可拉定组中位OS显著优于对照组:13.54 个月vs. 6.87个月(HR=0.43p=0.0092)。

 

在疾病进展(PD)后继续用药且研究期间未接受HCC标准系统治疗的富集人群中,阿可拉定组的中位OS对比对照组同样具有显著延长:18.97个月 vs. 11.43个月(HR=0.14, p=0.0094)PD之后继续使用,可以持续获益,这与阿可拉定免疫调节机制也是相辅相成的。

 

在生活质量方面,无论是富集人群还是全人群,阿可拉定组的生活质量(EORTC QLQ-C30)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

 

安全性方面,全人群及富集人群中的TRAE、≥3TRAE、导致永久停药以及剂量调整的TRAE、与研究药物相关的SAE发生率,阿可拉定组均低于对照组,阿可拉定展现出更优的安全性。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没有开展头对头研究,但从数据上看,阿可拉定与现有HCC晚期一线标准治疗药物的安全性对比具有明显优势。

 

明确的免疫调节机制,在肿瘤治疗领域大有可为

 

阿可拉定之所以能够取得良好的研究数据,除了精准的治疗人群,与其明确的免疫调节机制也有着密切关系。

 

从已发表的作用机制相关研究来看,阿可拉定主要作用于肿瘤微环境,调节多个炎症免疫相关的信号通路,增强免疫T细胞功能并降低免疫抑制,控制肿瘤细胞生长。在早期探索中,阿可拉定已经充分显示出免疫调节及抗肿瘤的疗效,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引起关注。在肝癌领域,早期探索的出色数据最终促使了本项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的成功开展。

 

在肿瘤免疫联合治疗的新时代,阿可拉定与靶向治疗或者免疫治疗的联合、阿可拉定在其他瘤种中的探索都值得期待。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阿可拉定这一口服抗肿瘤药物,具有更佳的依从性,本土原研创新药也具有更好的可及性,在肿瘤治疗领域有更多可能。